这个暑期,被誉为“避暑天堂”的滇东明珠——云南曲靖迎来众多旅居游客。在绿意盎然的麒麟水乡股市行情资讯配资平台,一阵悠扬的古乐从河道传来——南中八音社的乐师们身着传统服饰,乘船缓缓行进,演奏着融合南朝宫廷雅乐与爨地民族音乐精髓的千年旋律,诗乐相和再现古韵风华。
麒麟水乡:一叶轻舟载八音
荷塘幽幽,麒麟水乡桨声欸乃,一艘艘木船载着南中八音社乐师惊鸿一现,船只缓缓划破水面,千年《诗经》雅韵随水波回荡湖畔。古筝悠扬,月琴轻拨,铜鼓低鸣,身着靛蓝传统服饰的乐师以“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匏、竹”八类古乐器伴奏,吟唱起《麟之趾》《子衿》等《诗经》篇章。
乐声婉转悠远,远处白鹭翱翔,两岸游客驻足聆听,千年雅韵在荷香弥漫的河道间流淌。
“哇,听着曲子简直梦回南朝!”一名来自湖北的游客惊喜地感叹,赶紧掏出手机记录下眼前的一幕。古老“八音”的再现,让沉睡的“音乐活化石”在碧波荡漾中焕发新生,为避暑游客奉上一场穿越时空的诗乐盛宴。这场融合曲靖非遗传承与文旅创新的沉浸式展演,不仅再现了古南中爨地文化交融的基因密码,更奏响了传统文化“活态传承”的文旅新范式。
音乐瑰宝:千年诗乐焕新声
“这是南宋时期中原儒士带来的文化结晶。”非遗传承人余红敏抚着斑驳的月琴介绍。南中八音起源于秦汉,兴盛于南朝爨氏统治时期,后吸收中原江南乐府精华,形成独特的“八音合奏”——由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匏、竹八类材质乐器共同演绎。上世纪80年代,这一音乐瑰宝濒临失传,在老艺人和曲靖文旅部门多方的抢救下,才让千年雅乐得以保护传承,重焕生机。
近年来,南中八音突破传统演出形式,走进曲靖天池社区、麒麟水乡等文旅地标,深受群众和游客喜欢。月琴、古筝、铜鼓等传统乐器合奏,再辅以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创新演绎,奏响了“非遗+文旅”新序曲,成为曲靖文旅新名片。
清凉之音:文旅融合新引擎
作为今夏避暑旅游的重头戏,南中八音的沉浸式演出圈粉无数。来自成都的旅居客张先生感叹:“乘船穿行荷塘,耳畔是《诗经》古调,仿佛置身南朝水墨画卷。”麒麟水乡景区负责人表示,入夏以来日均接待量呈井喷式增长,非遗展演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2小时。避暑季以来,麒麟水乡日接待游客约3万人,带动周边餐饮、文创消费效应凸显。
“我们想让每个音符都成为讲故事的人!”余红敏在演出后感触地说。曲靖文旅局数据显示,2025年6月1日至8月7日,曲靖市接待避暑游客160.49万人次,同比增长11.41%。实现旅游总花费41.02亿元,同比增长15.51%。避暑季各类非遗主题活动已开展50余场,南中八音社的常态化演出,为麒麟区避暑胜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,非遗体验成为新亮点。其中在曲靖老城开展的非遗工坊、文创市集、麒麟水乡展演等文旅活动,让游客真正“在荷风乐韵中感受千年爨乡的烟火气”。
曲靖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推动更多非遗项目融入城市公共空间,深挖更多传统文化在山水间“活态再生”,成为“可听、可感、可参与”的生活艺术。
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 摄影报道
一审 何晓宇
责任编辑 何丹
责任校对 吕世成
主编 林舒佳
终审 编委 李荣
凤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