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2月17日,这一天被永远铭刻在历史的篇章中。当天傍晚,边境战火弥漫,43军129师385团经历了激烈的战斗,成功完成了对班腮地区越军的歼灭任务。随后,团主力转为师的预备队,而2营则被赋予新使命——占领班腮地区的关键有利地形股市行情资讯配资平台,清剿班腮至波左一线残存敌军,全力确保公路的安全畅通。这条公路是我方重要的运输生命线,保障其安全不仅关系到兵员物资的输送,更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役的推进速度与成效。
时间推进至2月23日,4连撤退至589高地,担负起保护波左至高仑之间交通运输线的重任。这条运输线犹如战场的血脉,保障着源源不断的补给与兵力输送,4连官兵深知这份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24日,上级下达“肃清残敌,扩大胜利成果”的命令,营长随即指派4连承担清剿任务。接到命令后,4连迅速展开行动,支委会紧急召开会议,重点研究清剿首战的具体地点。自2月17日战斗爆发以来,波左公安屯的敌人向考丁山方向溃逃;此外,别色西南侧和隆柳西南山顶夜间常见红、黄色手电光闪烁,隆柳方向还时常传来狗吠声。这些细微的线索成为判断敌军动态的关键依据。经过反复分析,大家一致认为波左公安屯残敌极有可能藏匿于隆柳地区。隆柳地处两山夹谷的险要地形,易守难攻,是敌人理想的藏身之处。于是,清剿的首个目标正式锁定在隆柳。
展开剩余80%为了确保首战的成功,4连精心挑选了3名精明能干的班长和9名战斗骨干,组成了一个由翻译、通信员等关键人员组成的袭击班。他们配备轻机枪1挺、40火箭筒1具(携带4发弹药)、冲锋枪8支、半自动步枪1支以及52枚手榴弹,分为4个作战小组。这支袭击班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,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过硬的军事素养。指导员农志诚领队,他不仅熟悉边境的地形、风俗和语言,更像一柄利刃的刀柄,精准掌控着袭击的方向。出发前,连长和指导员对袭击班进行了深入的动员,细致研讨了行动方案、往返路线及联络方式。逐一检查装备,确保每件武器正常使用,并为全员补充了足够的干粮以备两天之需。所有的准备工作,皆为确保袭击班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大战斗力。
25日早上8时45分,袭击班以一路纵队形式从589高地悄然出发,肩负使命,怀揣坚定决心,沿着波左、19号界碑西侧和别色北侧山脚,秘密向隆柳方向推进。为避免暴露行踪,他们避开了明显的人行道和山口,绕过开阔地带,行进路线经过深思熟虑。每一步都谨慎小心,每一个动作都十分克制,因为他们深知战场上的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酿成灾难。
约上午11时,袭击班抵达19号界碑西北侧山脚,成员之间互相掩护,交替前进。借助沟坎掩护,巧妙转移到别色北侧山脚。随后,他们开始攀爬悬崖,穿越峭壁和茂密树林,艰难地向隆柳方向挺进。这里地形险恶,悬崖陡峭,峭壁林立,树林繁茂,但这些并未阻挡他们的步伐。依靠坚韧的意志和精湛的军事技能,他们逐步接近目标。
下午14时15分,当他们抵达半山腰时,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——一个山洞内摆放着6床棉被和几套越军公安制服。指导员农志诚判断,敌人已采取化军为民策略,潜伏在山区内。这一发现让全员更加警惕,意识到敌人作战方式变得更加隐蔽狡猾。于是,他命令全班呈三角形阵型,边搜索边前进,这种阵型既扩大搜索范围,也便于应对突发状况。
下午16时,袭击班到达距隆柳约150米的山腰地带,对敌情和地形进行了细致侦察。隆柳村坐落在深山峡谷,村内有6间草房和瓦房,村北约50米处有一间独立草房,长约12米、宽约4米,仅有一个出入口。独立草房西侧约30米处有一处山洞。谷地东西宽约80余米,南北长约1.5公里,两侧石山陡峭,树木茂密,地形极为复杂。这样的地势对敌人来说是天然的屏障,但对袭击班而言却是一大难题。
下午17时20分,敌情出现重大动静。隆柳西侧石山观察哨发现4名越军向村内行进,同时看到7至8名敌人在独立草房频繁出入,两个持手枪的军官站在门口抽烟,几名男女士兵混杂嬉闹。部分战士见状急于开火,愤怒欲击杀敌人。但指导员农志诚保持冷静,深知战场上不能冲动行事。他迅速召集组长研究,经过分析,判断时机尚未成熟:一是敌人部署尚不明朗,贸然开火可能陷入包围;二是距离敌人较远,火力无法有效发挥;三是天色渐暗,机动和撤退不便。最终决定暂时潜伏,等待次日良机。
为更准确掌握敌情,指导员派出1组前往独立草房侦察,其余各组后撤至山顶,占据有利地形警戒。他严令全体严守纪律,禁止讲话、发出声音和擅自开火。这“三不准”如同铁律,规范着每位战士的行动。
18时30分,侦察组移动至距独立草房约40米处,遭遇悬崖阻路。正当他们寻找迂回路径时,发现敌人三五成群向山洞聚集。侦察组立即潜伏,严密监视动向。夜幕降临,山林陷入寂静,只有虫鸣偶尔打破宁静,战士们在黑暗中静静等待时机。
次日清晨,2、3、4组借大风吹动树叶声掩护,悄然接近1组位置。敌人逐渐从洞穴中走出,陆续进入草房,指导员清点敌人数目,共23人。虽然歼敌良机难得,指导员仍保持冷静,等待最佳时刻。
8时15分,机枪手发现7、8名敌人忙于杀猪,4、5人去水沟取水做饭,还有1名戴大檐帽军官挽着两名女兵游乐。部分战士按捺不住情绪,指导员再次劝阻。经过分析,敌人有可能在中午集中吃饭,于是决定待敌人聚集时发动攻击。随后,指导员明确分工:第1组加强轻机枪火力,负责房外歼敌;第2组加强40火箭筒火力,负责房内歼敌;第3组担任翼侧警戒,随时支援前两组。
11时15分,部分敌人进入草房,仅3人在外烧水。12时,房内传来吃饭喝酒声,指导员认定时机成熟,下达开火命令。4班长投掷手榴弹炸死3名烧水敌人,紧接着房内敌人冲出,机枪手以密集火力射杀5人,剩余敌军慌乱退回房内。
火箭筒手迅速架设火箭筒,向草房发射两枚火箭弹,伴随巨响草房燃起熊熊烈火。机枪、冲锋枪、步枪齐发,将试图逃跑的敌人歼灭殆尽。随后全员轮流投掷手榴弹掩护撤退。当别色西侧山顶敌人开枪反击时,袭击班已安全撤离。
此次战斗,袭击班选准歼敌时机,果断实施集中火力的近战歼敌,仅用3分钟消灭23名敌人,且全员未受伤,取得漂亮胜利。成功的关键有两方面:一是精准把握开火时机。抵达隆柳东侧石山后,3次发现敌人活动均被指导员制止,避免了分散战斗带来的损失。24小时观察后,选择敌人吃饭时发动突袭,打得敌人措手不及。二是严格遵守行动纪律。为实现出其不意,袭击班严格执行潜伏纪律,恶劣天气中坚持静默潜伏,坚决执行“三不准”,成功潜伏24小时未被发现,为奇袭创造有利条件。
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彰显了我军官兵英勇顽强的精神,也体现了指挥员卓越的决策与冷静指挥能力。它为后续战役积累了宝贵经验,也震慑了敌军,彰显了我军强大战斗力。在未来的战斗中,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每一名战士,守护祖国领土安全。这次战斗也成为永恒传奇,铭刻史册,激励后人,证明只要坚定信念、科学决策与严明纪律,胜利终将属于我们。
发布于:天津市凤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