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,今年主题聚焦“早防早治,守护认知”。医生指出,阿尔茨海默病虽无法根治股市行情资讯配资平台,但通过早期诊断与积极干预,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,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。记忆衰退并非“老糊涂”,而是需要警惕的健康信号。
记忆衰退≠自然老化,高危因素需警惕
许多人将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视为“正常衰老”,却忽略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疾病信号。70岁的荣叔(化名)常年思维敏捷,近半年却明显感到记忆不如从前,甚至需借助纸笔记录日常对话。他并未将这一变化简单归因于年龄,而是主动前往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认知记忆门诊寻求专业帮助。
该院神经内六科主任胡运新接诊后,通过认知评估发现,荣叔虽记忆下降程度尚轻,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却已显著减退。更关键的是,患者长期伴有血糖、血脂、血压偏高等问题,这些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明确高危因素。为进一步排查风险,医院为其进行了ApoE基因检测,结果提示为e4/e4基因型——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遗传风险标志。胡运新指出,携带该基因型的人群患病风险虽高于常人,但基因并非命运的决定因素。“早发现、早干预,尤其控制好‘三高’等可调控因素,仍能有效延缓疾病进程。”
早期干预让疾病“慢下来”,科学防控是关键
对于已出现记忆下降且伴有高危因素的人群,胡运新建议应尽早至认知记忆门诊进行全面评估,包括认知量表测试及AβPET、脑脊液检测等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检查,以明确诊断。在疾病早期开展修饰治疗,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,是目前延缓病情发展的有效策略。
日常生活中,积极控制血糖、血脂、血压至关重要;同时应加强认知训练,如进行益智游戏、计算练习,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,以激发大脑活力。定期复诊、评估病情变化、调整用药方案,也是长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。
9月19日,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举办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义诊活动,旨在提升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信号的识别能力。胡运新强调,阿尔茨海默病常见早期表现包括:近期事件遗忘、完成熟悉任务困难、时间地点混淆、语言书写障碍、社交退缩、性格行为改变等。公众应摒弃“老了就会糊涂”的陈旧观念,以科学态度对待认知健康。
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,其进展虽不可逆,但通过早期、系统、科学的干预,完全有可能让疾病“慢下来”,帮助患者维持更有质量、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。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张小美股市行情资讯配资平台
凤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